7月9日上午,2025年山东大学“融合·创新·传承:考古学的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暑期学校正式开班。本次暑期学校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汇聚来自英国、埃及、加拿大等多国学者及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师生,共同围绕考古学前沿问题、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开班首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唐仲明教授带来“佛教石窟寺考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专题讲座,介绍了石窟寺考古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法,为学员们打开新的研究视野。

下午,高继习副研究员、朱磊副教授共同主持了第一次学术沙龙,围绕“何以白色为像——浅谈北朝白石造像的敷色”和“实验室考古”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围绕相关考古学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暑期学校时间为7月9日至7月18日,期间设置专题讲座、国际课堂、学术沙龙、实验室与博物馆调研、论坛研讨等丰富环节,内容涵盖佛教石窟寺考古、夏代绿松石镶嵌牌饰研究、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农业起源理论、动物考古及古DNA研究、文物保护、考古磁学及其应用等多个研究方向,充分展现考古学科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为来自海内外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跨学科方法在考古研究中的深度融合,为推动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青年学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附录:课程信息
时间 |
活动内容 |
主讲人 |
课程主题 |
7月9日 (周三) |
上午 |
开班活动+专题讲座 |
唐仲明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教授 |
佛教石窟寺考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下午 |
学术沙龙(考古专题一) |
高继习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 |
何以白色为像——浅谈北朝白石造像的敷色 |
朱磊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 |
实验室考古 |
7月10日 (周四) |
上午 |
专题讲座 |
王青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
夏代遗宝:镶嵌绿松石牌饰的发现与研究 |
下午 |
学术沙龙(博物馆专题) |
肖贵田 山东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 |
高校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 |
尹凯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
传统博物馆学及其当代转型的三种路径 |
7月11日 (周五) |
全天 |
“山东大学中外研究生考古论坛” |
7月12日 (周六) |
上午 |
国际课堂 |
Benjamin Roberts 英国杜伦大学副教授 |
古代人工制品、技术与社会 |
下午 |
学术沙龙(学科交叉专题) |
陈琼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 |
考古磁学及其应用 |
廖卫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 |
中国南方人类起源与演化 |
徐树强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 |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科学与实践 |
吴朦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 |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
7月13日 (周日) |
全天 |
调研参观 |
李力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 |
山东大学博物馆、考古实验室调研与参观 |
7月14日 (周一) |
上午 |
国际课堂 |
Abdelghaffar Mohamed Wagdy Moustafa 埃及文化与旅游部卢克索古迹管理局 局长,法埃卡纳克神庙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员 |
Activities of Joint Egyptian-Foreign Missions and Egyptian Missions in Luxor (Season 2024–2025) |
下午 |
学术沙龙(考古专题二) |
王华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
动物考古的研究主题与相关案例 |
曾雯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 |
古DNA研究概要 |
7月15日 (周二) |
上午 |
学术沙龙(考古学专题三) |
于海广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
山大考古学科发展历程及办学特点 |
栾丰实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
山东大学的田野考古实习 |
下午 |
国际课堂 |
沈辰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 |
The Kingdom of Divination: Shang and its Neighbors |
7月16日 (周三) |
上午 |
专题讲座 |
姜波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
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
下午 |
专题讲座 |
赵志军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
农业起源理论的再梳理 |
7月17日 (周四) |
上午 |
专题讲座 |
魏彦飞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 |
出土丝织品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 |
下午 |
颁发结业证书 |
7月18日 (周五) |
全天 |
“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