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 |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透闪石质玉石器劣化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9日 15:28    作者:    点击:[]

近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pj Heritage Science上发表题为“The deterioration structure of tremolite jade artifacts from the Sanxingdui sacrificial pits dated to the Shang Dynasty in Guanghan, Sichuan, China”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许楚婧,通讯作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副研究馆员王云鹏与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马清林,共同作者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刘建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冉宏林,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吴昊泽,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方辉。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遗址祭祀区内出土玉石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由于长久埋葬环境的影响,部分玉石器保留玉石温润细腻特征,部分则轻微粉化而黯淡无光,严重者白化酥粉,有研究表明祭祀坑内器物曾被焚烧。本研究选取较为典型的透闪石质玉石器,利用SEM-EDS与拉曼光谱仪等分析玉石器结构及腐蚀劣化状况,进一步揭示了三星堆玉石器劣化程度与埋藏前受热差异的显著关系。

三星堆祭祀区出土玉器照片

研究认为,透闪石作为祭祀坑玉石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热后表现出不同的辉石化程度:未受高温影响的透闪石、局部辉石化的透闪石及完全辉石化的透闪石(即透辉石类)。受热程度不同的透闪石质玉石器,其保存状态存在显著差异,辉石化程度愈高,腐蚀劣化程度通常愈为严重。玉石器在土壤环境中受到侵蚀与淋滤作用影响,未辉石化的透闪石保存状态最佳,结构紧密;局部辉石化的透闪石内部出现腐蚀孔,孔洞周围裸露着具有辉石化倾向的针状或纤维状晶体,此类器物通常失去光泽,石质特征凸显,轻微粉化;由透闪石完全热分解形成的透辉石劣化程度最高,白化酥粉严重,晶体破碎,机械强度大大降低,多数成为难辨器型的残块,保护难度较大。

局部辉石化的透闪石BSE图像

玉器劣化示意图

本研究展示了商代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透闪石质玉石器劣化结构及劣化与受热间的关联,为玉石器保护修复提供了参考。

npj Heritage Science属于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npj)系列,专注于发表文化遗产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被A&HCI与SCIE索引收录,享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在SJR分区中位于1区,在中科院分区中位于社会学大类2区,人文科学、光谱学小类1区。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0494-025-01712-z


【作者:许楚婧 审核:马清林 编辑:孙士美】

上一条:研究进展丨曲阜九龙山汉墓出土鎏金铜器技术特征分析 下一条:研究进展|商代东土的粟作优势与稻作韧性:气候、文化互动及农业适应(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