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我国淡水贝类专家刘月英先生来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4日 00:00    作者:    点击:[]
我国淡水贝类专家刘月英先生来访
 
 
2011年9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贝类学专家刘月英先生来到我系动物考古实验室,以考古遗址出土的贝壳为例,现场为师生们讲解贝类基础知识,如主齿、拟主齿、侧齿、闭壳肌痕、贝壳的三层结构(由外而内依次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如何现场判断贝壳的前、后,如何测量长度、宽度及厚度等等。
 
之后,刘先生在理综楼204教室为师生们讲述了《中国古代贝类的记载》。这是她目前参与的《中华大典·生物典》的一部分。她首先从考古遗址出土的各种贝类制品讲起,说明自人类诞生以来,先民就开始利用贝类资源——食用、药用、装饰品、工具、卜卦、祭祀和随葬,从而人类与贝类结下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最早载有贝类的是《易经》,云:离为蠃为蚌。以后的《诗经》、《相贝经》、《山海经》、《尔雅》等文献中对贝类的描述也是汇集了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对贝类的观察与认识。其中,《尔雅》根据贝壳的大小、形态、壳面上的色彩及花纹特征,以及习性之异,而提出“居陆贆(biāo,古书上说的一种贝),居水蜬(hán,小螺或生活在水中的贝类)”,将贝类分为水生及陆生,并记载了多种贝类;该书《释鱼》中有魁陆、蜌(bì,竹蛏)、螷(pí 古书上说的一种形状狭长的蚌)、蚌、蚹蠃(fù luǒ,蜗牛类的软体动物)、螔蝓(yí yú,蜗牛或与蜗牛近似的软体动物)、蜬、珧(yáo,蚌蛤的甲壳,古代用作刀、弓上的装饰品)、玄贝、贻等名称,部分名称至今还延用于贝类的分类中,反映出那个时期对贝类古老分类逐渐的形成。汉代以后的文献对贝类的种类、习性、分布等记载的更为详细。她指出,宋·庞云英《文昌杂录》中记载的养殖珍珠技术,至今仍是人工有核珍珠的养殖遵循的原理,说明了我国为珍珠养殖最早的国家,是对世界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刘先生还特别为师生们讲解了我国历史上珍珠的分类,使大家对珍珠有了深切的了解。目前,珍珠一般分为淡水珠与海水珠。淡水珠按照产地又可分为产于关外的东珠(珍珠蚌科所出)和产于关内长江中下游的淡水珍珠(主要为三角帆蚌与褶纹冠蚌所出);海水产珍珠又称南珠,即马氏珠母贝所出珍珠。最后,刘先生提及即将出版的《中国淡水软体动物》,涉及到数百种目前已经采集到标本的淡水贝类,这将极大的方便我们对考古遗址出土贝类的认知。
本次讲座由我系系主任王青教授主持,陈淑卿副教授、宋艳波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刘先生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师生们的各种问题,并就贝类的生长、分布、栖息环境等与师生们进行了共同探讨,圆满地结束了本次讲座。
 
刘月英先生1955年自山东大学动物学专业毕业,之后一直从事贝类分类等科学研究工作。她是我国贝类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一直担任着中国贝类学会的副理事长,为我国淡水贝类分类、区系和生态学方面的知名专家。现任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会副理事长。学术代表作:《医学贝类手册》,科学出版社,1974年;《中国经济动物志一淡水软体动物》,科学出版社,1979年,合著。
 
相关链接:中国动物学会http://www.czs.ioz.ac.cn/
 

    (文/李慧冬;图/冉炜煜、姜亚飞)

上一条:宋艳波老师赴长沙参加第二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 下一条: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考察并指导青岛北阡遗址的发掘工作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