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回顾丨近年来济南地区重要田野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31日 14:04    作者:    点击:[]

7月29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系列讲座第74期邀请了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的三位老师为师生们带来题为“近年来济南地区重要田野考古新发现”的学术讲座。

会议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发言阶段,由陈雪香老师主持。

报告1:何利老师:济南樊家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济南樊家遗址的工作缘起是为了配合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建设,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樊家东部,遗址面积约4万平米,文化层堆积约1.3-1.8米,土色以灰褐色为主含较多红烧土、草木灰,夹少量陶片、瓷片等,现已发掘2000平方米。根据发掘情况及勘探结果显示,该遗址原地表较高,参照元代墓葬仅剩约1米半深度,原地表高度推测比现地表高出3米左右。济南樊家遗址共清理完成墓葬241座、灰坑101个、灰沟2条、井2口、灶1个。墓葬清理出土各种器物565件(套),包括铜镜、铜钱、铜饰品、铜戈、铁刀、铁犁、铁剑,陶罐、鬲、盂、壶、黑陶杯、纺轮、豆、鼎,瓷碗、瓷瓶、瓷盘,三彩佣,漆器、瓦当、筒板瓦等。

济南樊家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出土大量龙山时代灰坑及器物标本,表明此处存在大型聚落,该地周边有多处龙山文化遗址,与巨野河上游的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5公里)同处一流域,是否为同一聚落群,聚落群内部是否有功能分工等问题值得探讨。其二,据《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记载春秋时有台邑,结合济南的历史沿革变化,墓志铭记故郡城即为北朝时期的东魏郡。在此之前济南城在西晋至唐代之间具体城望位于何处至今仍为谜题。此次考古发现对台城及东魏郡的证实,对于以后寻找济南郡城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三,根据文献记载及以往考古发现青州出土朱绪墓志、朱神达墓志记载,可知,北朝、隋唐之际,乐陵确有朱氏为典型的门阀士族,世代担任州郡长官。乐陵朱氏在北朝时期为名门望族,分支迁往青州。此次发现朱满墓,属记载及以往发现未有,“葬于故郡城东南”,或许暗示了墓主为担任该郡长官的朱氏后人。这对研究鲁北地区北朝至唐代人口变迁亦有重要意义。其四,M49的发现是山东地区出土唐三彩器数量最多、造型最全、制作最精美的一次发现,属于山东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唐三彩制度、流通等意义重大。最后,M49出土瓷器均为浅圈足或假圈足底部内凹,具有中晚唐瓷器特征,此次在开元三年盛唐时期墓葬出现,为认识唐代瓷器的演化规律及断代标准提供了新的材料。

报告2:刘秀玲老师:济南张荣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济南张荣家族墓地也是配合基建进行的考古发掘,位于历城区唐冶街道章灵丘村北,共发掘墓葬32座,其中砖雕墓5座、石室墓9座、土洞墓18座。墓葬排列有序,自北向南成排分布。出土瓷器、陶俑、铜镜、金银琉璃首饰、镇墓石等器物500余件(组)。根据墓葬分布及出土石刻,基本可确定张荣家族墓地范围及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与元代文献所载一品官职墓地面积基本对应。最重要的M83(张荣墓)位于墓地北端中部,形制为多室砖雕壁画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由墓道、前门楼、前室、后门楼、中室、后室及五侧室组成。相通的各室之间均由直壁券顶的过道相连。彩绘壁画以前、中、后三室壁画最为丰富。通过研究发现张荣墓至少经两次改扩建,推测是政治因素导致。

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的发掘,具有极其丰富的意义。其一,对研究元代汉人、尤其是王侯家族的墓地选择及布局、墓葬形制选择、随葬器物、墓上设施等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发现的石翁仲、石羊、望柱、石碑等陵园构件为研究元代陵园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另外还发现其他一些重要遗迹现象:明堂、墓门八字墙、墓道壁龛、带“堂号”的斗形匾等。其二,张荣墓(M83)前后双门楼、八墓室的结构为国内元代墓葬首次发现;多种壁画图像为同时期国内罕见。张荣墓年代正值金元之交,壁画内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价值,是研究金元之交墓葬装饰新走向的绝佳材料。其三,体现了张荣家族由盛及衰的变化,这也是元代汉人世侯家族兴衰演变的缩影,反映出蒙元时期从最初对汉人世侯的重用到统治稳固之后对汉人军户的削弱,为研究元代时期汉人任用制度、职官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结合历年周边出土大量壁画墓,说明济南经济富庶,是蒙元征讨南宋的前沿重地。其四,壁画和出土陶俑中反映的少数民族形象,蒙古族服饰、发型,器物,葬俗,碑文所载张荣子孙蒙古化姓名等一系列发现,形象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情景,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其五,历史人物的活化,碑刻铭文可与《元史》等文献相互勘证、补史之阙。其六,出土瓷器种类繁多,对宋元瓷器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元代丧葬用瓷和贸易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报告3:邢琪老师: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元代郭氏家族墓地位于发掘区西北部,面积约2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12座墓葬,墓葬规模较大,均为南北向,其中11座为砖雕壁画墓,1座为石室墓,大多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除M8、M15外,其余均遭盗扰。其中7座墓中发现有纪年文字,年代最早为泰定三年(1326年),最晚为至正年间(1341-1368年),5座墓的年代集中在至元四年、五年(1338、1339年)。墓主人包括郭八公、郭十公、郭十一公、郭十二公、郭七翁母亲李氏、郭佳之父郭德。根据墓主人姓名及颅骨形态的初步研究可知,郭氏家族为汉族人口,推测郭氏家族应为家境殷实的汉族地主或者富商阶层。砖雕壁画墓中,砖雕主要包括仿木结构建筑、桌椅、灯檠、衣架、盆架等。壁画主要包括建筑、控马图、停舆图、夫妇对坐图、启门图、孝行故事图、云鹤图及日常生活场景,出土器物包括瓷碗、瓷罐、瓷瓶、瓷香炉、铜镜、铜钱、镇墓石等。

元代郭氏家族墓地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这是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证据充分、年代明确的砖雕壁画家族墓地,也是山东地区壁画墓数量最多的元代家族墓地。墓地发现纪年墓葬数量较多,砖雕和壁画题材丰富、内容精美,是近年来山东地区乃至国内元代墓葬考古的重要新发现。其二,前后双室且纪年明确的元代砖雕壁画墓(M12)、墓室内青砖之下暗藏棺室的葬俗(M9)在山东地区均是首次发现。墓葬排列有序,明显经过规划,墓主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墓葬年代较为集中,葬俗多样,墓葬砖雕及壁画内容丰富,为研究元代晚期济南地区的民族交流融合、家族墓地的排列方式、特定阶层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方面提供了代表性材料。其三、墓葬中出土的各类瓷器种类较多,包含多个窑口,可以作为元代晚期的标准器,具有标尺作用。其四,墓地出土人骨为研究元代济南地区古代居民的社会结构、生业模式、人口构成、身体发育、健康状况、食物结构甚至流行病提供新的材料。其五,墓志或题记中的山名、地名能直接和现存地点关联,为研究元代以来济南地区的行政区划、人口迁移提供新的材料。

会议第二部分是学术讨论环节,由赵永生老师主持。文化遗产研究院李清泉、陈雪香、王华等老师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的四位老师围绕樊家遗址M49墓门后天王俑破碎的可能原因与意义、仰观伏听俑的类型与判定以及济南地区墓葬神煞的来源问题、元代张荣家族墓地的原址保护问题、元代郭氏家族墓地中出现生前营造的“寿堂”的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此次讲座,与会师生对济南地区樊家遗址、张荣家族墓地和元代郭氏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期待双方未来能有更多的发现与合作。


【文:关媛媛 审核:赵永生 编辑:孙士美】

上一条:山东大学举办第二届植物考古工作坊 下一条:“出土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2023 IN 东京”举办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