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第四纪国际》(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发表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 “Provenance geochemical detection of soil deposits from archaeological limestone caves in the Bubing Basin, tropical China”。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廖卫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教授、南宁师范大学黄胜敏教授和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Christopher J. Bae教授。参与本项研究工作的单位还包括广西民族博物馆、田东县博物馆等。
在世界范围内,洞穴遗址是一种重要的遗址类型。洞穴遗址沉积物中保存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古人类化石,和石制品是构建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和人类演化的重要材料。对洞穴遗址沉积物的物源研究是我们理解这些沉积物和其中保存的化石和石制品的搬运和埋藏过程的基础。布兵盆地位于广西百色盆地东南部的田东县和田阳县境内,属新生代小型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及周边喀斯特地貌发育,洞穴极为丰富(图1)。洞穴沉积物含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涵盖第四纪的多个时期。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为我们研究洞穴遗址沉积物的来源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图1 布兵盆地和采样点
本研究系统地采集了布兵盆地陆那洞,感仙洞,么会洞和吹风洞洞穴遗址内的沉积物和这些洞穴遗址山体表面的沉积物样品(图2)。同时,还系统地采集了盆地内第一到第四级河流阶地的沉积物样品(图3)。通过分析这些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确定了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的沉积物来源。
图2 布兵盆地洞穴遗址
图3 布兵盆地河流阶地
图4 样品的稀土配分曲线
图5 样品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指标
系统的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图4,5),布兵盆地洞穴遗址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洞穴所在山体的表面,而不是来源于地下河。本项研究揭示洞穴遗址的沉积物来源的复杂性。同时还进一步证明,生物行为,比如豪猪和鬣狗等,在洞穴遗址化石埋藏过程中的作用可能被低估。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quaint.2024.10.012
【作者:廖卫 审核:廖卫 编辑:孙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