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早期人类演化中法工作坊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 09:45    作者:    点击:[]

8月26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实验室主办的早期人类演化中法工作坊(Sino-FranceJointWorkshop onEarlyHumanEvolution)在青岛举办,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大学多位师生参加。本次工作坊共分为5个学术报告,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教授主持。

哥本哈根大学Fabrice Demeter博士做题为《近20年老挝北部古人类学研究与最新进展》(20 years of research and advances in Palaeoanthrology in Northern Laos)的学术报告。报告全面系统介绍了Fabrice Demeter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近20年来在老挝北部开展的洞穴遗址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以及在探索东南亚大陆现代人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英国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主编、法国波尔多大学Clément Zanolli博士以《如何在化石记录中确认丹尼索瓦人》(How to identify the Denisovans in the fossil record)为题,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丹尼索瓦人的研究进展,并详细地展示了丹尼索瓦人牙齿化石的齿冠,牙本质-牙釉质连接面的典型特征。另外,Clément Zanolli博士展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了东南亚地区的古人类化石中存在丹尼索瓦人的可能性。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邵庆丰教授做了题为《骨骼化石与牙齿化石的铀系测年技术的回顾与进展》(U-series dating of fossil bones and teeth, the history and progress)的学术报告,系统地介绍了激光剥蚀铀系测年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考古遗址中骨头和牙齿化石年代方面的应用。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易智星博士的报告题目为《布兵盆地更新世洞穴出土的似禄丰古猿的牙齿:来自牙釉质厚度的证据》(Lufengpithecus-like teeth from the Pleistocene caves in Bubing Basin: Evidence from enamel thickness)。报告分析了华南洞穴洞中似禄丰古猿的牙齿釉质厚度,并将结果与禄丰古猿、步氏巨猿、现代人和化石猩猩的釉质厚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广西更新世的“神秘猿”与云南中新世的古猿存在相似性。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张亚盟博士做了题为《许昌人内耳迷路的三维几何形态研究》(Bony labyrinth of Xuchang hominin, a 3D geometric morphometric study)报告。他对比了许昌人与其他古人类内耳迷路的三维形态,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探究了其与其他古人类人群之间的关系,为许昌人的系统发育分类提供了重要信息。

会后,参会师生一起观察、讨论了猩猩化石,2020级博士研究生梁华同学具体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进展与论文情况,大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会议期间,参会师生还观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和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对博物馆的建设与考古学科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文/廖卫 图/梁华、田淳、张书凝     审核:孙强   编辑:孙士美】

上一条:讲座回顾丨Heinz Berke:古代铅钡玻璃的生产、化学与风化 下一条:人民日报海外版:考古学家文德安的中国情缘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